【实地调查:被误解的海口旅游形象亟待重塑】
本报记者 王晓阳 发自海口
"冬季阴冷潮湿、夏季高温难耐"的网络评价,让海南省会海口长期背负着"不宜居"的标签。这座拥有百年开埠史的热带滨海城市,正经历着形象认知与现实体验的严重错位。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发现,真实的城市图景与网络传言存在显著差异。
■气候认知存在偏差
根据海南省气象局近五年数据,海口年平均气温24.3℃,较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低1.2-2.5℃。当地特有的海洋性气候形成天然"空调系统",夏季实测体感温度比广州低3-5℃。"下午三点骑楼老街的穿堂风,比很多城市的空调房还舒服。"来自成都的民宿经营者李薇向记者展示她的温湿度记录仪数据。
■消费水平理性回归
针对网络热议的高物价问题,记者走访主城区三大农贸市场发现,时令蔬菜价格较三亚低30%-40%。美兰区某人才公寓负责人透露,政府统租项目已将单间月租金控制在800-1200元区间。值得关注的是,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后,香化产品价格较内地专柜普遍下降25%-35%。
■旅游资源亟待重估
文旅部门最新统计显示,海口现存132处文物保护单位中,68%尚未开发旅游价值。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家林振华指出:"南洋风格建筑群完整度居全国前三,但文化IP转化率不足30%。"记者注意到,云洞图书馆等新兴地标已在年轻群体中形成打卡效应,周末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
■就业市场呈现新机
随着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加速建设,海口江东新区近半年新增注册企业412家,其中数字贸易、跨境金融类岗位占比提升至37%。"过去认为只有旅游和房地产,现在生物医药、航天配套产业都在释放机会。"海口市人力资源局工作人员出示的招聘数据显示,技术岗位平均薪酬较三年前上涨18.6%。
尽管存在台风季基础设施承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客观问题,但这座拥有194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正在展现新的发展韧性。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王春燕表示,将启动"百名达人探海口"计划,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播破除认知误区。或许正如百年骑楼的斑驳墙面所诉说的,这座城市需要的不仅是游客的匆匆一瞥,更是从容的阅读与理解。
本文由作者笔名:海口纪晓岚 于 2015-08-25 18:56: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aikou.me/wen/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