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讯)近日,多地警方陆续接到26名大学生及青年求职者报案,称遭遇以“技能培训”为名的贷款诈骗。受害者反映,不良培训机构以“零门槛兼职”“包就业”等虚假承诺诱导其办理高额分期贷款,实际却未兑现服务,导致学员背负债务。目前,相关案件已进入调查阶段,警方正追溯资金链及犯罪网络。
诈骗手法:虚假承诺+贷款陷阱
据调查,涉案机构多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免费试听”“高薪兼职”广告吸引目标群体。受害者报名后,机构以“分期免息”“边学边赚”等话术诱导学员通过第三方平台办理贷款,金额从5000元至2万元不等。例如,山东大学生小蔡在试听一节配音课后,被诱导开通12期分期贷款,总额5760元,但课程质量低劣且兼职承诺落空,退费时还被索要高额违约金。
受害者困境:退费难与征信风险
多名报案者表示,机构在签约时刻意模糊贷款性质,甚至代填贷款信息。南京毕业生黄丽在应聘UI设计岗位时,被公司以“培训后上岗”为由签订含贷款条款的协议,最终背上2万元债务。部分学员因无力偿还贷款,面临征信受损风险。
警方行动:跨省打击犯罪网络
此前,上海松江警方曾摧毁一个特大“招转培”诈骗团伙,抓获225名嫌疑人。该团伙以“平面设计兼职”为饵,诱骗学员办理“助学贷款”,涉案金额超千万元。近期报案激增显示,类似犯罪模式仍在扩散,犯罪团伙通过分设关联公司、更换平台名称等手段逃避监管。
监管警示:强化防范意识
教育部及消协多次发布预警,强调学生需警惕“边学边付”“包就业”等宣传话术,避免在陌生平台泄露个人信息或办理贷款。律师建议,遭遇类似诈骗应保留聊天记录、合同等证据,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或报警。
案件后续
警方表示,此次26起报案中部分资金流向与已被打击的犯罪团伙存在关联,正进一步核查跨区域作案线索。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资质审核及贷款合作审查,遏制“培训贷”乱象蔓延。
本文由作者笔名:海口新闻网 于 2018-10-01 14:1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aikou.me/wen/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