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便民信息> 正文

百年海南粉 一碗细粉里的海岛记忆‌

海南粉,这道根植于海岛饮食基因的经典小吃,凭借其“细如发丝、柔润爽滑”的独特口感和“酸辣鲜香、多味交织”的风味密码,成为海南省最具代表性的美食符号‌。近日,记者走访海口、文昌等地,探寻这碗非遗小吃背后的匠心传承与市井烟火。

一、历史溯源:从移民技艺到非遗名片

海南粉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福建移民将米粉制作技艺带入海南,经数百年改良后形成本土特色‌。早期,它作为婚丧嫁娶宴席的“主角”,承载着吉祥长寿的寓意;如今则演变为街头巷尾的市井符号,成为海南人早餐桌上的“顶流”‌。2023年,海南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传统美食正式迈入文化保护新阶段‌。

45.png

二、工艺密码:六道工序与祖传配方

一碗地道的海南粉,需经历“发酵-磨浆-蒸煮-挤压”六道核心工序:精选籼米浸泡30小时,磨浆后经竹筛滤出细丝,成就米粉的柔韧筋道‌。海口罗氏家族四代传承的秘制芡汁,以牛肉骨汤为底,加入党参、枸杞等十余味中药材熬制,赋予卤汁醇厚回甘的独特风味‌。辅以花生、酸菜、牛肉干、炸面片等十余种配料,最终呈现“咸甜交织、脆嫩并存”的味觉层次‌。

三、市井烟火:一家老店的百年坚守

位于海口人民西路的罗家杏海南粉店,是本地食客心中的“宝藏小店”。经营者罗家杏作为第四代传人,坚持每日凌晨4点采购新鲜黑猪肉与海螺,拒绝隔夜食材‌。其制作的海南粉,芡汁浓郁挂汁,配料比例精准,日均销量超500碗,高峰期食客队伍延伸至店外十余米‌。有食客感慨:“隔几日不吃便想念,这碗粉里藏着海南人的乡愁。”

四、文化延伸:从街头小吃到旅游名片

随着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南粉已从本地人的日常饮食升级为游客必打卡的“文化体验”。陵水酸粉、文昌抱罗粉等分支品类亦各具特色,但以海府地区“腌粉”为代表的狭义海南粉仍稳居人气榜首‌。在海口骑楼老街等景点,搭配海螺汤的“半腌半汤”吃法备受游客青睐,成为传播海南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结语‌

从移民果腹之食到非遗文化符号,海南粉以其跨越五百年的生命力,串联起海岛的市井烟火与匠心传承。这碗细粉,不仅是海南人味觉记忆的载体,更成为世界读懂海南的一把风味钥匙。

(本报记者 纪晓岚 2025年4月4日发自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