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正文

海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纪实:织锦传千年 山歌润椰城‌

  椰风海韵间,一曲悠扬的黎族鼻箫声从骑楼老街传来。近日,海口市美兰区非遗展示中心内,黎锦传承人黄玉英正手把手教年轻学员编织传统甘工鸟纹样,梭子翻飞间,跨越千年的民族智慧在经纬线上绵延不绝。作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城市,海口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融入城市发展脉络,让古老文明与时代浪潮和谐共鸣。

  文化基因解码:从博物馆到街头巷尾‌

  走进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族船型屋微缩景观与全息投影的《白沙起义图》动态长卷交相辉映。今年新设的“方言留声亭”收录了海南苗语、回辉话等8种少数民族语言,参观者轻触屏幕即可聆听正在消逝的古老音韵。而在龙舌坡社区,墙绘师将黎族大力神图腾转化为赛博朋克风格壁画,成为年轻人打卡的新地标。

  产业赋能创新: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的火山石斛种植基地里,苗族姑娘王春梅通过直播镜头展示着石斛花茶制作工艺,直播间背景里悬挂的苗族银饰叮咚作响。当地政府打造的“非遗工坊+电商平台”模式,已带动23个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牌上线,黎陶、苗绣等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东南亚市场,去年实现销售额突破1.2亿元。

90.png

  教育培根铸魂:双语教学播种未来‌

  在琼山区甲子镇民族小学,每周三的黎汉双语课堂上,孩子们用黎语朗诵原创童谣《鹿回头的传说》。该校创新开发的《椰岛民族智慧》校本课程,将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融入物理实验,把苗族医药知识编入自然课教案。今年秋季,海口还将启动“民族文化传承人培优计划”,选拔百名青少年进入大师工作室深度学习。

  社区共融共生:城市客厅里的民族之家‌

  夜幕降临,金牛岭公园的民族团结广场上,来自青海的撒拉族烤肉摊主马建军,正用海南话招呼着品尝黎家竹筒饭的游客。这个由18个少数民族商户组成的星光市集,每月举办“民族主题之夜”,壮族抛绣球、回族花儿对唱等互动项目让市民在烟火气中感受多元文化碰撞。

  据海口市民族事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5.6万,占总人口9.8%。随着《海口市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条例》的出台和民族特色产业扶持基金的设立,城市发展正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

  “当自贸港遇见民族风,我们要做的是让文化DNA在创新表达中永续传承。”海口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在采访中表示。从千年织锦技艺登上国际时装周T台,到黎族竹木乐器奏响博鳌亚洲论坛,这座滨海都市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续写着民族文化的当代传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