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正文

千年古城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之一,海口市的名字承载着怎样的地理密码?近日,海南省地方志研究院披露的史料揭开了这座滨海城市名称的千年演变史——这个以"河流入海之口"命名的城市,自宋代起便以地理坐标定义城市身份,成为我国少有的千年地名"活化石"。

  地理坐标成就千年地名‌

  "当你在卫星地图上找到南渡江蜿蜒入海的三角洲,就找到了海口城市诞生的原点。"海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李振海指着遥感影像解释,作为海南岛最长河流,南渡江年均输沙量达75万吨,历经千年冲积形成的入海口三角洲,正是海口城市最早的胚胎。

  地方志记载显示,这片土地在唐代被称为"白沙津",作为琼州海峡重要渡口已具城镇雏形。公元972年,北宋政权在此设立"海口浦"行政建制,标志着"海口"作为官方地名首次载入史册。"'浦'在古汉语中特指江河入海处,这个命名精准锁定了城市的地理坐标。"海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明达指出,相比其他古城多用人文典故命名,海口从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以地理特征定义城市"的命名逻辑。

  五龙传说与椰林传说的双重加持‌

  在民间记忆中,这座城市还有着更具神话色彩的身份。"老海口人都知道市中心叫'五龙城',传说古代五条神龙在此修炼升天。"83岁的本土文化研究者吴德贤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清代《琼州府志》手绘地图,图中明确标注着"五龙入脉处"的方位。

  历史的车轮行进至1985年,这座千年古城又迎来新的文化标识。当年市政府正式将"椰城"定为城市别称,如今超过30万株椰树装点着城市街巷。"从'海口浦'到'椰城',地名变迁中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对话。"海口市园林局总工程师张慧敏告诉记者,新命名的"椰城"既延续了地理标识传统,又赋予城市生态文明的现代内涵。

  从军事要塞到开放枢纽的时空跨越‌

  在琼州海峡博物馆展出的明代海防图上,记者看到"海口所城"被标注为"琼州锁钥"。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1886年的奏折中特别强调:"琼州安危,系于海口一城。"这种战略地位在新时代得到延续——2020年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海口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地位更加凸显。

  "很少有城市像海口这样,地名本身就是地理教科书。"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刘保民评价,当全球众多城市因改名导致历史记忆断裂时,海口用千年不变的地名守护着地理基因,这为现代城市如何传承文化身份提供了独特样本。目前,海口市正筹划建设全国首个以"河口地理文化"为主题的遗址公园,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江海交汇处诞生的城市文明。

  新闻背景‌:

  宋代"海口浦"行政建制距今1052年

  现存最早记载"海口"地名的文献为《元丰九域志》

  2023年海口GDP突破2200亿元,自贸港政策实施后年均增长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