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产业新图景】蓝天之下,十余架国际航班在跑道上蓄势待发;维修车间内,工程师们正对一架波音787进行深度检测。走进三亚中央商务区国际航空服务产业园,跃入眼帘的正是全球航空产业资源加速汇聚的生动图景。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以来,"三亚修全球飞机"的愿景正通过一个个跨境维修订单转化为现实。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指出"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如今,三亚中央商务区聚焦"3+1"核心产业(现代商贸、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及国际专业服务),累计引进航空服务企业127家,形成独具特色的临空经济生态圈。
【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这架来自新加坡的货机刚完成发动机大修,即将交付使用。"在海南国际航空维修有限公司的巨型机库内,技术总监陈立军向记者介绍,该企业今年已承接32架次跨境飞机维修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160%。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三亚航空产业园实现维修产值47.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链营收突破900亿元,预计全年将形成超千亿规模的临空产业集群。跨境维修业务井喷式增长背后,是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航材进口免征关税、境外飞机维修免缴增值税等优惠政策,使企业运营成本降低约18%,维修周期缩短30%。
【全球航企的海南选择】"选择海南不仅因为政策优势,更看重这里的全链条服务能力。"阿联酋航空技术总监艾哈迈德指着正在进行的A380客改货项目说,三亚产业园可提供从航材供应、改装设计到适航认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园区已集聚法国赛峰、英国罗罗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覆盖飞机改装、部件制造、航电研发的完整产业链。三亚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航空产业处处长吴敏透露:"我们正打造'四小时航空维修服务圈',未来将实现东南亚区域航企当天送修、当天取件的服务能力。"
【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在跨境维修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海南特色消费品制造业也在政策东风中快速成长。走进三亚国际消费创新园的薇诺娜化妆品研发中心,技术团队正在调试新引进的瑞士灌装生产线。"利用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我们生产的医美产品综合成本降低25%,今年已接到日韩市场1.2亿元订单。"企业总经理张薇介绍,该中心研发的黎锦纹样包装系列产品,将海南非遗元素与国际配方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消博会上的明星展品。目前园区已吸引23家跨境消费品牌设立区域总部,形成"研发在海南、制造在基地、市场在全球"的新型产业布局。
【双向奔赴的产城融合】站在刚封顶的海南国际航运交易中心大楼前,中远海运海南公司负责人王海涛充满信心:"选择落户三亚中央商务区,看中的是这里'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3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临空产业配套项目占比超六成。园区创新的"项目管家+税务专员+海关顾问"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已为132家企业解决跨境结算、通关便利等难题。"我们正在构建'半小时产业服务生态圈',让每个落地项目都能找到适配的产业链条。"三亚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杰表示,未来将重点培育航空金融、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空服务枢纽。
本文由作者笔名:海口周洲 于 2017-04-19 18:1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aikou.me/wen/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