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口要闻> 正文

有哪些师范大学接受学科英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科英语作为融合语言技能与学科知识的交叉领域,正逐渐成为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全国多所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开设了学科英语相关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过硬的中小学英语教育人才。

  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开设的学科英语方向,依托学校雄厚的教育学科实力,注重语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该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覆盖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核心领域,同时与北京市多所重点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线教学体验。毕业生多数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骨干或区域教研员。

  华东师范大学则以其外语教育与课程研究传统见长,学科英语专业设置在外国语学院之下,突出“英语+教育”的双重培养模式。该校引进海外先进教材和教学法,开设了英语教材分析、跨文化交际、测试与评估等特色课程,并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通过交流项目获得双学位或短期研修机会。

  位于华中地区的华中师范大学,其学科英语专业注重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开发了“智慧英语教学实验室”,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课堂环境。该校还与湖北省教育厅合作开展“农村英语教师赋能计划”,组织学生深入偏远地区支教,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科英语培养体系独具特色,依托东北地区与俄、日、韩等国的地缘优势,开设了对比语言学、东北亚英语教育研究等方向课程。该校与长春外国语学校等多所名校共建“教学研一体化平台”,推行“双导师制”,由高校教授与中小学特级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论文与实践。

  西南地区的四川师范大学则立足西部教育发展需求,学科英语专业强调“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开设了藏羌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英语教学比较等特色研究方向。学校与成都市教育局合作开展“英语教师培训基地”项目,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教学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凭借沿海区位优势,学科英语专业突出“海上丝绸之路”英语教育特色,开设海洋文化英语、跨境电商英语等创新课程。该校与厦门、泉州等多所国际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毕业生广泛就职于涉外学校及教育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科英语建设注重湖湘文化融入,开发了“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系列地方教材,开设湖湘文学英译、红色文化外宣等特色实践课程。学校与湖南省教科院联合成立“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教研课题。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西部师范教育的重镇,其学科英语专业依托教育部西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聚焦中西部英语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该校开展“英语教师走教计划”,组织师生赴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基层学校进行教学帮扶。

  此外,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学科英语方向,有的侧重文学素养与教学融合,有的突出教育技术应用,有的聚焦课程标准研发,形成了多元化的培养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和新课标实施,各校对学科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更注重提质增效。许多院校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教研论文写作等实践环节,同时加强教师伦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指导,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育人智慧的复合型人才。

  有教育专家指出,师范大学学科英语专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我国对高质量英语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些专业既保留了传统师范教育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传统,又融入了跨文化交际、核心素养培育等现代教育理念,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科英语培养模式或将迎来更深层次变革。多所师范院校已开始探索智能导师系统、虚拟教研社区等创新形式,推动英语教师培养向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