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韩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内对高层次、应用型韩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韩国语笔译、口译等专业硕士学位(以下简称“韩语专硕”)逐渐成为众多学子关注的热点。哪些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其培养特色与发展前景如何?记者进行了梳理与探访。
目前,国内开设韩语专硕的高校主要集中在语言类、综合类及部分师范类院校,地域分布呈现以京津冀、长三角、东北地区为核心,向中西部辐射的格局。根据教育部最新学位授权名单及高校招生信息,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均设有相关硕士点。
作为国内顶尖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韩国语专业硕士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学校雄厚的人文学科底蕴与国际化资源,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的高级翻译与文化交流人才。学生除接受系统的笔译、口译训练外,还可选修区域研究、国际关系等相关课程,拓宽知识结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其韩语专硕项目历史较长,师资力量雄厚,与韩国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有中韩同声传译、商务翻译、文学翻译等多个方向,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毕业生在外交、外贸、传媒等领域表现突出。
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延边大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与人文优势,成为韩语专硕培养的重要阵地。该校朝鲜-韩国学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注重语言应用与区域研究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与韩国交流实践的机会,培养了许多服务于边疆地区开发与对外开放的专门人才。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则依托其完整的学科生态系统,推动韩语专硕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培养,侧重培育能够胜任国际商务、跨国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专业外语院校,则以应用为导向,聚焦高级翻译和本地化人才培养,建有模拟会议同传实验室、翻译工作坊等实践平台,与众多企业及机构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行业专家指出,韩语专硕教育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培养方向更加细分,除传统笔译、口译外,陆续出现涉及技术翻译、影视翻译、法律翻译等针对性更强的方向;二是校际、校企合作深化,“双导师制”逐渐普及,由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的论文与实习;三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韩语+专业”作为培养模式,鼓励学生掌握另一专业领域知识,提升综合竞争力。
随着中韩自贸区的深入推进、文化交流活动的持续活跃以及跨国企业人才需求的扩张,韩语专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他们广泛就职于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涉外企业、翻译公司、教育机构等,从事翻译、管理、策划、教学等工作,展现出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尽管韩语专硕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部分院校在课程实践性、师资行业经验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各培养单位还需进一步对接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产教融合,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韩语人才,助力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由作者笔名:海口新闻网 于 2025-09-15 09:53:1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aikou.me/wen/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