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口要闻> 正文

厦门的三本学校有哪些大学生

  在厦门这座高教资源密集的海滨城市,除了一批知名的一本、二本院校外,还有几所被称为“三本”的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高校。它们虽不像名校那样光环耀眼,却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贴近市场的专业设置,成为本地高等教育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里的学生群体,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属于他们的迷茫与坚持。

  厦门目前主要的几所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包括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等。尽管在官方表述中“三本”的划分已逐渐淡化,但这些学校仍被许多人习惯性地归入这一范畴。它们的学生构成多元,不仅有来自福建省内的学子,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生。

  走进嘉庚学院的校园,绿树成荫,建筑现代,教学设施齐全。来自浙江宁波的大三学生陈同学说:“当时高考分数够不上省外的一些公办二本,但嘉庚学院的校园环境和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吸引了我。”他主修国际经济与贸易,除了日常课业,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跨境电商创业项目,暑假时甚至尝试通过厦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自己运营一个小型跨境网店。“机会很多,关键是自己能不能抓住。”他说。

  诚毅学院则以工科见长,与集美大学的师资共享是其一大优势。机械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林同学来自福建龙岩,他坦言:“我的分数其实可以读偏远地区的公办二本,但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地域,还是选择了厦门。”除了学习,他周末常和同学一起去集美学村附近做兼职,既赚取生活费,也积累社会经验。“在厦门读书,眼界确实不一样,能接触到更多企业和实践机会。”

  除了这些独立学院,厦门还有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展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务实精神。厦门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王同学已拿到厦门一家软件企业的入职通知。他在校期间就频繁参与本地科技企业的实习项目,“学校在实习推荐上很给力,厦门的IT产业又发达,只要自己肯努力,找工作并不难。”

  不过,光环背后亦有挑战。较高的学费是许多学生家庭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位来自闽北农村的嘉庚学院学生表示,自己申请了助学贷款,平时省吃俭用,还做家教补贴开销,“压力肯定有,但只能更努力,才对得起父母的付出。”

  此外,部分学生也坦言,在就业市场中,学校知名度确实可能成为一道隐形门槛。“有的企业招聘时还是会更看重‘985’‘211’,”诚毅学院一位应届毕业生说,“但厦门本地的企业对我们学校认可度挺高的,实习表现好的话留下机会很大。”

  这些年轻学子活跃在厦门的各个角落。他们不仅是教室和图书馆里的求知者,也是环岛路骑行队伍中的身影、沙坡尾文创市集的摆摊青年、厦门马拉松赛场的志愿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这座城市,感受着它的开放与包容,也承受着它的快节奏与发展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几所主要独立学院及民办本科院校的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已超过五万人。这是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他们或许没有顶尖学霸的光环,却同样怀揣梦想,务实而坚韧地走向未来。

  厦门的这些高校,因其机制灵活,往往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与厦门本地产业结合紧密,如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等。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深入厦门的各类企业实习实践,提前对接职场。这也使得他们毕业后留在厦门发展的比例相对较高,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年轻血液。

  夜幕降临,从厦大白城到集美龙舟池,从鼓浪屿琴声到软件园不熄的灯火,这些年轻学子既是厦门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也是这座城市发展故事的书写者之一。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却真实而生动地折射出当代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面貌,以及一座城市与一代青年共同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