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正文

用理解与关爱点亮“星星的孩子”——第17个世界自闭症日呼吁社会共筑包容未来‌

4月2日,全球标志性建筑纷纷点亮蓝色灯光,街头巷尾飘动着蓝丝带与星星图案,这是第17个世界自闭症日带来的温暖景象。今年"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的主题,将公众视线聚焦于自闭症群体从早期干预到成年就业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建设。

现状:千万家庭期待社会支持系统完善‌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最新数据,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已超1300万,其中0-14岁儿童约300万,且每年新增确诊人数呈10%递增态势。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专家李明指出:"80%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但早期筛查介入可使60%患者获得显著改善。"当前全国已建立2000余所定点康复机构,但专业人才缺口达40万,成年患者的职业过渡支持尤为薄弱。

21.png

科学干预:打破认知误区‌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近日向社会发布《自闭症家庭支持手册》,强调"五不"识别法:不应答、不指物、不说、不分享、不恰当行为。康复科主任王芳提醒公众:"自闭症不是心理疾病,而是神经发育障碍。社交媒体传播的'天才儿童'个案不应掩盖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支持的现实。"

社会行动:从包容到赋能‌

广州地铁推出全国首列"无声车厢",为感官敏感群体提供通勤便利;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30家企业启动"星翼计划",在杭州、成都试点自闭症青年咖啡师培训项目。在北京798艺术区,"星星画展"展出300余幅患者创作,其中17岁的小宇(化名)凭借数字绘画作品获得设计公司签约。

22.png

政策突破: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加速构建‌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5年前实现县级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全覆盖,将大龄患者托养服务纳入医保范围。深圳已率先试行"康复教育+职业技能+庇护就业"的三段式支持模式,22家社会企业获得税费减免鼓励雇佣特殊员工。

在这个属于"星星的孩子"的特殊日子,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构建包容性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参与——或许我们无法让星星落入人间,但可以用理解与接纳搭建通往星空的桥梁。"随着政策完善与社会认知提升,越来越多自闭症患者正突破社会壁垒,在烘焙坊、图书馆、数据标注等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