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口要闻> 正文

红色基因代代传 琼岛学子清明时节致敬英烈

清明前夕,琼岛大地涌动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海口、万宁两地二十余所中小学近万名师生,以沉浸式教育实践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北师大海口附校学子手持白菊肃立默哀,浮雕墙上镌刻的渡海战役壮烈场景,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化作震撼心灵的实景课堂。"三鞠躬礼毕!"随着口令声落,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千纸鹤系于苍松翠柏,稚嫩笔迹写满对英雄的崇敬。

红色教育创新形式在多个纪念场所生动展开。海南大学与海口一中国旗护卫队联袂守护华南公路烈士纪念碑,大学生与中学生在擦拭铜像时展开代际对话,共话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灵山中学连续十年组织"我与烈士做邻居"活动,学生们定期为无名烈士墓清理环境,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守护的意义。

23.png

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见证着跨区域教育联动。万宁7所学校师生在此集结,通过"五个一"红色套餐——献一束花、扫一次墓、看一场展、诵一篇文、唱一首红歌,构建起立体化教育场景。后安中学学生黄雅欣在研学笔记中写道:"触摸弹痕累累的旧军装,我读懂了教科书里'艰苦奋斗'四个字的重量。"

教育工作者深挖红色资源育人价值。思源实验学校开设"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沿李振亚将军战斗足迹开展研学;万城小学打造"红色故事会"品牌,将征文比赛获奖作品汇编成校本教材。正如后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吴英勇所言:"我们正构建'祭扫+实践+创作'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让红色种子在青春土壤里生根发芽。"

据统计,今年清明期间两地学校共开展52场红色主题活动,创作文艺作品1300余件,形成"祭扫一次、教育一季、影响一生"的良性循环。这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正在琼州大地续写薪火相传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