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口要闻> 正文

海口香蕉产业:科技赋能下的 金色 蜕变‌

  一、抗病品种革新种植模式,终结“游牧式”生产‌

  近年来,海口香蕉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宝岛蕉”品种,抗香蕉枯萎病能力显著,配套栽培技术使病害发病率降至接近零,结束了传统“游牧式”种植历史‌。该品种在海南推广后,亩产达8000斤,每亩利润超7000元,带动全省种植面积从低谷期的20万亩回升至50万亩‌。

  二、多样化种植提升竞争力,特色蕉类抢占市场‌

  海口及周边区域依托热带气候优势,形成了丰富的香蕉品种体系。除主栽品种巴西蕉、宝岛蕉外,阿希红香蕉以独特色泽和细腻口感成为高端市场新宠‌。秀英区石山镇等地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入南天黄、皇帝蕉等特色品种,提升单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6.png

  三、政府护航产销链条,化解蕉农后顾之忧‌

  面对自然灾害和疫情冲击,海口市多措并举保障香蕉产销。2022年台风“马鞍”期间,秀英区政府协调办理保供通行证,组织工人抢收香蕉,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路,确保蕉农日均收入超百元‌。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质量管控,对农药残留超标产品严格处罚并公示,维护“海口香蕉”品牌信誉‌。

  四、生态种植与品牌升级并行,打造“高附加值”产业‌

  琼山区旧州镇小郑农场等主体探索生态种植模式,通过人工除草、有机堆肥、精准施药等方式提升果实品质,其释迦果、荔枝等产品通过农残和重金属检测后溢价明显‌。这种“生态+品牌”模式正被复制到香蕉产业,部分企业已尝试推出绿色认证香蕉,瞄准高端消费市场‌。

  五、从“谣言危机”到韧性生长,产业前景可期‌

  回溯2007年“蕉癌”谣言导致海南香蕉价格暴跌的教训,海口近年来通过科学普及、舆情监测和保险机制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当前,随着抗病品种普及、冷链物流完善及电商渠道拓展,海口香蕉正从“量大价低”向“优质优价”转型,成为热带高效农业的标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