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正文

海口地下水:从 生命之源 到 治理典范 的蜕变之路

  一、资源禀赋与历史隐忧‌

  海口市作为海南岛最大的天然“地下水库”,拥有由浅层潜水及多层承压水构成的丰富淡水资源,总储藏面积超过2300平方公里,是琼北地区重要的供水保障‌。然而,长期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5年间,海口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44米,沿海区域甚至出现海水入侵迹象,形成区域性开采降落漏斗‌。过去,工地直接抽取地下水用于消暑等粗放用水现象,进一步加剧资源压力‌。

17.png

  二、综合治理与技术创新‌

  近年来,海口以“节水优先、系统治理”为导向,推进“六水共治”战略,构建地下水资源保护新格局:

  严格管控开采‌:建立机电井台账,精准监测灌溉及工业用水量,限制高耗水行业开采‌。

  节水技术推广‌:在农业领域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地下水依赖;工业领域推动废水循环利用,如海南能源交易大厦通过中水回用系统实现生活用水二次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采补平衡”模式,通过地表水补给、雨洪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增强地下水回灌能力‌。

  三、成效与未来挑战‌

  当前治理已显现积极信号:节水型社区、绿色建筑普及率提升,2024年数据显示,全市高效节水农田面积新增1.7万亩,重点工业企业完成节水改造‌。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显著放缓,部分监测点出现回升迹象‌。然而,随着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如何平衡开发需求与生态保护仍是长期课题。

  四、经验启示‌

  海口的实践表明,地下水治理需兼顾“开源”与“节流”:一方面依托科技创新优化用水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引导全民参与节水。这一模式不仅为海岛城市破解水资源瓶颈提供样本,也为全国类似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海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