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口要闻> 正文

海口:全链条守护“透骨鲜” 蓝色粮仓直供餐桌‌

  2025年4月22日

  凌晨渔港的“第一口鲜”‌

  清晨的潭门中心渔港,渔船归港的汽笛声唤醒城市。渔民周儒冲正将刚捕捞的百斤白鲳、螃蟹卸货,这些凌晨收网的渔获通过冷链系统,3小时内即可抵达海口各大海鲜市场。作为海南东部最大渔业枢纽,海口依托琼海潭门渔港和本地近海捕捞船队,每日供应超50吨生猛海鲜,鲜活度以“小时”计算。

  科技赋能“活水养鲜”‌

12.png

  在秀英区荣山寮村海域,32口深水网箱构建起“海上牧场”。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温、盐度,军曹鱼在7米深水域自然生长,养殖6个月即达30斤以上,肉质紧实无土腥味。而大坡镇福昌村的稻虾共生基地,通过微生物调控水质,反季节小龙虾冬季上市,空运至武汉的订单高峰期每斤售价达90元。

  从深海到舌尖的极速链路‌

  海口新埠岛海鲜大世界成为鲜活集散中心,8000平方米空间内,金枪鱼刺身、龙虾拼盘等即食料理占比超40%。商户采用“海水暂养+低温休眠”技术,确保波士顿龙虾离水存活72小时。冷链物流企业开通9条生鲜专线,凌晨捕捞的带鱼中午可出现在成都火锅店,夜间抵达北京高端日料店。

  政策护航“鲜度经济”‌

  海南近年推动渔业“往深海走”,海口累计发放养殖用海权证47本,建成重力式抗风浪网箱集群。2025年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2.3%,其中深远海养殖贡献率超60%。琼山区打造的“小龙虾空中走廊”,更让反季节虾苗成活率从65%提升至92%,带动农户亩均收益突破3万元。

  食客眼中的鲜活刻度‌

  在海甸岛沿江渔市,消费者可通过扫描溯源码,查看军曹鱼的投苗日期、投喂记录和检测报告。餐饮店主李女士表示:“现在进货的东星斑腮部透红、鱼眼晶亮,清蒸上桌时肌肉仍会抽动,这是十年前不敢想的新鲜度。”

  从耕海牧渔到智慧物流,海口正以全产业链技术革新重新定义“海鲜新鲜度”,让千里之外的食客品尝到带着南海盐粒的透骨鲜甜。